新闻动态

纱裙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11-17 21:43来源:本站点击:

  初三的孩子面临中考了,正学习紧张,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居然做作业也要讲条件?做作业可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手段,学生应無条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的呀。况且中考其实跟高考同样重要,中考好坏基本上已确定了学生的学习前途,所以更重要。

  我要是家长我就不会去答应什么無理由的条件。就跟他说:作业是你们学校老师布置的,不是我家长布置的,跟我谈条件没用,你去打听一下有多少同学像你一样的?

  跟这种小孩多费口舌见效不会大。他可以要你答应他条件,可他可以不讲信誉,你能拿他怎样?他已不小了,应该让他自我清醒了。一定要让他自己想学了成绩才会好转,否则没用的

  孩子都初三了,还和家长在写作业这样的事上讲条件,如同谈判一样,如果家长真就坐在谈判桌前,你可真就中计了。对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来说,他只会拿父母的软肋下刀,而这软肋就是家长怕孩子不好好学习。当孩子一次威胁成功了,便有了经验,以后是屡屡得逞。

  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解决孩子写作业讲条件的问题呢?下面我给家长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身为父母,你必须要清楚自己在对孩子进行生活保障时的底线。

  我们都知道衣食父母这句话吧?意思很好理解,在孩子未成人之前,依照法律有抚养、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法定责任。但是是法律并没有规定给孩子生活保障到底达到什么水准才算是合格。因此,家长就可以考虑不就高不就低,选择一个中等保障水准就行了。如果物质保障太丰富了,保准孩子会养尊处优,越呆越懒,越吃越馋,越玩越上瘾。那么家长的底线是什么呢?就是不该满足你需要的绝不会给你。

  第二,孩子的无理威胁,一招就可以破解,那就是我不满足你又当如何?

  拿孩子不给手机就不写作业来说吧,我不给你手机你又当如何?你不就是不写作业不学习吗?好啊,试试看,在我们家里该上班工作者不上班,该上学不完成学习任务者,视同放弃在家里本应享有的生活保障权利。即该吃饭时没有你的饭,该花钱时没有你的钱,该玩手机时没有手机给你。这下简单了吧?再拧的孩子如果家长真狠下心来,他也扛不住肚子饿时的求饶。

  第三,当孩子清楚父母的底线后,再把家规立好,没有规矩的家庭孩子自然胡闹。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利剑,法不容情的道理谁都懂。没有了法,社会秩序早就乱套了。而家庭何尝不一样,凡是家庭秩序乱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家规,只靠家长那张嘴说教,那管用吗?基本没用,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作用,他可以死猪不怕热水烫,你骂过之后,人家照吃照喝玩不误。所以,家规里至少要有一条:不劳者不得食!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是你的劳动,做家务是你的劳动,不付出劳动想吃上饭,门都没有!不打你,不骂你,就拿你的胃开刀。

  第四,手机是给遵守规则的孩子所用,不守规则天王老子讲情都没用。

  有些家长特别迷糊,大脑从来没有清醒过,连为什么要给孩子手机?该怎样管理孩子手机的使用?这两个问题如果都搞不明白,那你肯定失控。对于孩子来讲,你只要买手机给他,他就认为是他的,他有权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儿,想啥时用就啥时用。这就乱套了吗?如果家长足够理智的话,只需立一条规则:孩子拥有手机临时使用权,管理权在父母,如果孩子不服从管教,取消手机使用临时使用权!

  结束语:不知道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总结,家长搞清楚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没有?我在这里要郑重地告诫家长:别在孩子面前求着孩子学习,你求不来的。孩子只会在你们的无理放纵之下,变的越来猖狂和无理,最后连人味都没有了。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要原则与底线,必须要心狠,要把维护家庭规则视若维护你们的人格尊重一样重视。当孩子发现你们如同一堵墙一样,几次碰撞之后,碰的他头破血流自然知道痛,自然就不去撞这家庭规则之墙了。

  按理说,初三的孩子至少14、15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心智发展已经比较健全了,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控力和目标导向能力了。如果这么大的孩子,还以玩耍为条件,对学习的问题跟你讨价还价,那只能说明家庭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

  孩子习惯跟你讲条件,而不是遵守规则,这样问题,根源往往在父母,通常会有几方面的原因导致这种问题的发生。

  一、过度溺爱

  这样的家庭,往往从小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溺爱,孩子要什么,家长都会无条件的满足,即便不满足,孩子一哭闹,家长就会让步,让孩子逐渐建立了一种认知模型,只要他想要的,就一定能够得到,父母就一定会让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认知模型得到强化,再想改正就越来越难了。

  二、缺乏管教约束

  教育孩子是需要一定的约束手段和规则的,如果孩子哭闹、不听话的时候,家长不及时的立规矩,按规矩进行奖惩,孩子就很难建立规则意识,因为他知道,不管他如何胡闹,你都没有办法去管束他,也也没有这样的先例,孩子拿住了你的软肋,你就没辙了。

  三、缺乏有效的陪伴

  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孩子,往往从小缺乏家长的有效陪伴,父母没有在孩子年幼的时候陪伴孩子阅读、游戏,帮助孩子建立阅读、学习的习惯,建立兴趣爱好,而是习惯性的用电视、平板电脑、手机来满足孩子的要求,躲避自己作为父母的责任,这样的做法,只会对孩子的发展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

  四、兴趣缺乏

  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孩子,往往兴趣比较广泛,阅读、运动、交友,各种活动会占用孩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本就不会把心思放在玩手机、电子游戏上面,只有缺乏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觉得无所事事,干什么都没劲,只有网络游戏和手机能够在不需要付出精力、体力的前提下,获得足够的精神慰藉和满足感。

  五、缺乏积极的价值观导向

  用玩手机、电子游戏为条件来跟你谈学习的问题,说明家庭的教育一直缺乏价值观的引导,父母没有让孩子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更精彩更充实,反而变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这样的价值观导向下,即便孩子愿意学习,也是低效率的。

  近几年发生过不少悲剧,有些孩子因为父母不给玩手机、上网、玩电子游戏,选择离家出走、走极端放弃生命、犯罪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游戏,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歧途。

  如果不及时进行管教和纠正,对孩子的未来会带来几方面的影响。

  一、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很多沉迷网络的孩子,过度肥胖,缺乏运动,抵抗力差,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缺乏斗志和人生目标,这类孩子,往往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即便成年后也难以离开父母的帮助,缺乏工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成为父母一生的包袱。

  三、缺乏必要的竞争力,心思放在游戏上,必然会忽视学习的投入,这样的孩子,考大学没指望,学手艺没兴趣,一旦走入社会,发现自己一无所长,又有心无力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接受现状,混日子,让自己过得越来越糟糕。

  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足够的心智、耐心,对于父母的管教,有着更强的免疫力,这种状态下,再想用跟小孩子讲道理、立规矩的方式,已经不现实了。

  在我看来,只能尝试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一、家长以身作则

  将家里的电子产品,能够不用的,都处理掉,电视机、电脑都不要开了,父母回到家也不要看手机,聊天、看书都可以,从自身做起,让孩子看到你们的改变和毅力。

  二、跟孩子立目标

  直白的告诉他,如果考不上高中,以后都不要用手机了,你们只有养育他的责任,没有供养他享受的义务,未来的人生,靠他自己争取。

  三、定条件

  跟孩子约定,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可以玩半小时手机,而且作业的完成率、准时率、正确率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家长要每天检查,如果违反一次,罚掉一周的手机使用权。如果不接受,手机没收,砸烂都可以,让孩子看到你的态度。

  四、带孩子多出去活动

  孩子闷在家里,自然会想着玩手机,家长可以在周末的时间带孩子出去活动,踏青、打球、骑行、爬山,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带着手机,让孩子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多彩。

  五、带出去体验生活

  打工、送快递、工地搬砖,干什么都行,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明确的告诉他,你们不会养他一辈子,考的上大学,就供到大学毕业,考不上大学和高中,就自己去找生活,看看他有什么本事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人有时候是要逼一下的,让环境的残酷来刺激一下孩子,或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堵不如疏!顺势而为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问题原因】:

  一.表明孩子厌学了,可以断定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太好。学习成绩越是不好越是被同学瞧不起,越是会遭到歧视,越这样孩子就越不肯学。

  孩子学习的退步,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退步和进步一样,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一点点小的退步的时候,并没能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才导致他今天这种状况。如果一开始发现孩子有退步的苗头就开始抓,就不至于出现今天这种给手机才做作业这种让人抓狂的状况。

  二.学习遇到了难度。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九个年头里,知识的容量和知识的难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玩心重的孩子必然会感到精力不够,思维跟不上。而且又正值孩子青春期,学习和青春期状况也会出现对撞。

  【怎么解决】:

  1.可以顺势而为,不要一说到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就谈虎色变。低年级的孩子,你说不让他玩手机可以,初中生绝对的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不现实,也不可能。既然不能完全杜绝,那还不如索性放开。当然,这个放开不是无限制的放开,是有条件的放开,满足孩子玩手机的要求。

  比方说:

  ①手机可以玩,但不可以玩游戏。

  ②只能在放学回来后到做作业这个时段玩,其他时段不可以玩。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该怎么办?

  ③时间设定:每次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

  ④订立军领状。可以有条件的允许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但学习必须同步跟上,有所提高。如果说因为玩手机学习成绩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这可以告诉孩子是主次颠倒了,是因为玩手机而影响到了学习,既然这样,那么手机就不可以继续再玩了。让孩子在获得某种满足的同时,有压力,让孩子自己去把这种压力变为推动学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

  2.要想把一个孩子从厌学的状况改变过来绝非易事,这期间孩子有一点点进步,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转移孩子的兴趣爱好,除了手机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拓展孩子的视野有很多方面,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希望我说的对你有帮助!

  孩子爱玩手机,而不爱学习,几乎是目前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一个让家长感到头痛的问题。

  其实,喜欢玩乐,这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必为此而大惊小怪。

  但是,从孩子的成长发展角度上看,毕竟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玩手机、玩游戏只能算是学习之余的休闲娱乐,这层主次关系,不仅家长应明确,更应让孩子认清。

  还有个问题,我们需弄清:

  孩子在学习和游戏玩乐这两件事上,为什么往往主次不分,甚至全然弄颠倒了呢?真是孩子是非不分吗?——当然不是!其原因在于:学习往往很枯燥,而且是以任务形式展现,对孩子而言就是负担;而游戏等玩乐形式则大不一样,它可以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自主参与全过程,甚至成为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富有选择、互动、探究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基于以上对学习和游戏关系的认识,在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玩手机游戏成瘾”的问题上,“三味\"给家长们几点参考建议:

  这里所说的\"平衡\"关系,并非指二者不分主次、同等重要。而是需要我们在“学习\"和“游戏”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让学习之\"主\"和游戏之“次\"在孩子心理保持一种“平衡\",不致于孩子心里总想着游戏,而忽视学习。

  如何平衡?支点是什么呢?

  “三味\"画了个示意图:

  上图不一定很恰当,但我想表达的含义是:

  “学习\"始终是“主和重\"方,“游戏\"始终是\"次和轻\"方。若想让孩子在心理上维持“平衡”,必须在“次和轻”的游戏方另施加一些重量,而这份重量就是来自规则的“要求\"。因此,平衡“学习\"和“游戏\"的支点,就是“规则\"!

  \"三味\"素来主张孩子适当玩玩游戏。现代网络、手机、游戏等也并非象瘟疫一样,一无是处。关键是我们家长应正确引导和管控孩子。

  说起来,这项工作不仅对家长有难度,即使对老师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没办法!再难,为了孩子,父母也要努力去试试。通过对许多案例分析,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虽然与孩子的不良习惯有直接关系,但它同时又会助长孩子更多新问题,造成恶性循环。

  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途径,利用网络、社交、亲子关系、竞赛、甚至游戏等资源,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的学习和兴趣点之间找到切合点。如:让孩子写游戏的过程、感受等提高孩子语文和作文兴趣;让孩子与英语较好的人用英语交流,提高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在此不再展开讨论。

  1、每天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可适当玩玩手机。

  2、制订孩子可玩手机的时间段和长度,时间一到,必须停止。

  3、在学习和玩手机上,要主次分明,不得相掺杂。学习时决不允许玩手机。

  4、对孩子玩手机的内容严格限制,暴力、不健康的游戏或网页严禁触碰,这是原则。这点,家长有权监管。

  5、可给孩子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如:孩子学习成绩进步,或作业等学习任务完成迅速且质量高等,则可加分,累计达一定分数时,可适当延长玩手机的次数和时间。相反,如果违反规则玩手机时,则适当减少时间和次数。

  须注意的是:规则的制定应在双方平等、民主、尊重的基础上,任何一方不得采用威逼、霸道的手段强制对方。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该怎么办?

  一般情况,孩子之所以敢于用学习这么重要的事威胁家长,与家长讨价还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长期以来过于溺爱孩子。溺爱就等于伤害!这个道理家长应该懂得。

  面对孩子过份的、无理的要求,家长应学会并敢于拒绝。哪怕对孩子采取适度的打骂。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对于家长的“硬气”还是会有所收敛的。所谓先礼后兵!就拿题主的情况来说,孩子都上初三了,也应是有是非观念、懂道理之人了。如果还拿“玩手机\"这种事来威胁家长“不学习\",确实有点过份。父母能以“定规矩”的形式允许玩玩手机,已经是一种让步。如果这点要求,孩子还不想接受或做不到,那么,受顿打骂,或饿顿饭之类,完全应该!

  当然,家长在对孩子实施“粗暴\"行动前,务必对孩子的反应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

  1、掌握适度原则;

  2、了解孩子个性;

  3、事后适度的安抚。

  至少应保证孩子不会做出某些过激行为。

  总之,对孩子玩手机这种事,家长一味武断压制,也不是明智之举。否则,虽然玩手机被压制了,但学习也被放弃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设法将孩子玩手机的兴趣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动力,才是家长努力后最想得到的结果。

  约定考试前多少名,随便玩。反正是初中是月考,下次出了这个名次不准玩了。

  条件定好了,怎么安排学习和玩孩子自己掌握吧。还学会了时间管理。

  通过这个事还可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什么?

  学习只是为了学习吗?一辈子就只能不停的学习吗?

  不,学习为了好大学,好大学为了好工作,好工作为好生活。学生是为了最终的奖励,享受生活。今天学好了,考了前多少名,就可以得到随便玩游戏的奖励。明天考了名牌大学就可以得到好工作的奖励。

  为奖励而学习没什么错,有希望有动力。

  孩子跟你谈条件,这其实是一种交换。恰恰说明以前你跟孩子做了过多的交换哟!

  孩子小的时候,你为了让孩子学习,肯定经常采用交换的方式:

  你好好学习,妈妈给你买什么..

  你考得多少分,妈妈给你什么...

  一开始孩子还能达到要求,ta的内心欲望也得到了满足。但是慢慢地,孩子发现即便是自己努力了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此时孩子就会开始泄气!

  ta一方面被你“逼迫”这学习,心理很不情愿但是也不能不做;另一方面ta又有着心理上的欲望,恰恰这种欲望是你不支持的,或者说是和你想要ta学习相悖的。

  怎么办?谈条件呗!孩子抓住了你的软肋,是你想让孩子学习。这种感觉太强烈了,以至于孩子忘记了学习实际上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实际上一开始上学的时候,孩子是有自己学习的意识的。因为同学们都这样,老师也会要求,孩子都想达到老师的期望。可是慢慢地,孩子发现家长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学习,学习已经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完全被家长控制了。这种失去控制的感觉让孩子对学习越发排斥,现在已经完全变成了完成任务。孩子感觉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所以ta才会跟你谈条件哟!

  怎么办?

  实际上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解决!我只能给你一些建议去试试。

  方法一(温和型):和孩子商定好。允许孩子玩一会手机,但是需要控制时间,时间到了,一定要停下来。孩子答应了才可以!

  方法二(强硬型):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写作业可以,但是玩手机就不行,初中毕业后考不上高中就去当兵或者是上某个职校。而且要明确,我不会花高价给你去上学。同时,我的义务只是养你到18岁,18岁之后的生活你自己想办法。晾孩子几天,别给他手机,让他感觉到你确实不再强制要求他学习。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该怎么办?

  方法三(反向推动型):今天开始不写作业,出去跑步,跑10公里或者是15公里。不要让孩子打球,那么有乐趣,必须做一些枯燥的不大情愿做的体育运动。最好让孩子爸爸出马,制定一个长距离,让孩子筋疲力尽为止。这实际上也是释放掉孩子一定的能量,一般地,大运动量之后,孩子的心情也会变得舒畅,脾气也会变好。这时候大家坐下来谈学习更容易接受一些。

  中考马上就要到了,这个事情确实很难办。讲道理是没有太大用处了,毕竟你肯定已经讲破嘴皮子了。接受现状,把孩子看成一个普通人,不能让孩子用学习来跟你谈条件,否则以后有更多不可预期的事情发生。

  你这个孩子平时被好惯坏了,做作业不讲条件,应该你以就经常许诺完成作业就给什么什么,已经习惯成自然,这样不太好,做作业是学习的必须任务,如果经常这样,反而发辉不了学习的动力,奖励也得有方法,不能给太多,每学期可以吗一次,但说到也要做到,不能失信。

  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知识是给自己学的而不是给父母学的,学得好自己会受用一辈子,学不好自己会后悔一辈子。

  无独有偶,我女儿上初中时也曾向我们提出过类似的情况。一次期末考试前夕,女儿在饭桌上说,她的同桌和父母说好了,如果期末考试考全班第一名,父母给她买辆自行车。女儿问我们,如果我考全班第一名,你们给我买点什么?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说,打住,考好考孬都是你自己的事,考好了我们抢不来,考不好将来你自己受难为。女儿见我们两个人说得如此坚定,忙改口说我就是说说而已,从此,在学习上从不和我们讲条件。

  这个小例子告诉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它关系着自己的前途和将来,不懂事的年龄一定不要做了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让我手机就做作业,我该怎么办?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的想笑,有多少家长锤形顿足,万恶的手机啊,谁发明的,真的是害了我的孩子,不给手机玩连作业都不做,我该咋办啊?

  手机错了,还是孩子错了,还是家长错了,还是作业错了,这个根源到底在哪里?

  作业谈条件,就是典型的:我在为妈妈做作业,我在为爸爸做作业,我在为老师做作业,我在为家长学习,学习不是我的事,我在为你做事情,那么你得给我付出报酬啊,父子之间,钱久不谈了,那么你满足我一个条件吧!

  我现在想玩手机,那么你给我玩吧,否则我就不写作业,你看你怎么办?

  1.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条件的交换不是第一次,应该是无数次了,只是交换的不一 样,可能是需要某种东西或者其它的。

  经常有家长这样说:“你这次考100分,压岁钱就500,95分……”

  如果你这周上学好好表现,我们就去看电影,不然的话你就只能呆在家里。

  一次又一次的拉锯战里,家长和孩子无数次的在谈条件,学习是一种可以交换的东西。

  2.家长不停的唠叨孩子,督促孩子,就是有一点,就是害怕孩子完成不好,完成不了。比如说孩子在学校被点名,家长开始,总是替孩子去承担。

  “被老师点名批评太丢人了,我没有面子!”因为一个面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去承担,而忘记了那个是孩子自己该承担的后果。久而久之,孩子不在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他会认为他是在替家长完成任务。

  我问过许多孩子你为什么学习?孩子想了想说:“我不知道啊,我妈跟我说我要去上学啊,大家都去了,我也应该在学校啊,我妈说的我这个年龄就该上学啊!”

  “是我妈让我去的啊!”所以是替别人。

  孩子知道,如果我不完成作业,那么首先说不的是家长,所以孩子会给你谈条件。

  3.家长凡事都替孩子做主,凡事都要去孩子,事无巨细的都替孩子考虑清楚了,并且强迫孩子接受,孩子失去了自主意识,为了达到目的和反抗家长,就用谈条件的方式反抗。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了对抗的勇气和对抗的一定的能力,每次对抗,肯定是家长妥协和家长退让,孩子屡次成功,乐此不疲。

  4.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约束,所以家长总是采取强制性的制止,“不允许”之后,孩子又渴望,那么久采取家长最在乎,唠叨最多的方式来跟家长交换。

  第一:家长应该跟孩子界定清楚学习这件事情的界限。

  首先让孩子明白学习和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承担后果,必要的时候去和学校老师沟通,让孩子承担结果。

  其次;界限清楚之后家长要守住底线而不是害怕失去面子而一味的妥协,不停的用各种方式去要求孩子或者达到家长的目的。

  第二:尊重孩子的自己决定权,谈好规则,守住原则,按照规则去办事,家长 一定要守住底线,忍住内心的同。有规矩有爱,帮助孩子建立起规则意识。

  

我的孩子初三了,现在是做作业给我谈条件,该怎么办?

  第三:放手让孩子去做事,不在替孩子做保姆式的全面服务,事无巨细的给孩子服务、安排,不在替孩子决定和安排一切,也不在跟孩子谈条件,把所有的主动权和决定权交还给孩子,逐渐培养还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孩子的自我越是能力。

  第四:体谅和理解孩子处于初三阶段的巨大心理压力,采取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排压,孩子强烈的玩手机的愿望可能是通过虚拟的世界里释放压力,寻找那个归属感,需要把那种 不安全尽情寻找。‘

  我们都知道,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并不解决问题,只会在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更痛苦,无法自拔。用爱包围孩子才是最佳的良方。

  祝福你,我是教大育小,专注孩子教育问题。